今晚报讯(记者庄媛)昨日迎来处暑节气,明日即将出伏,今年40天的超长伏天要结束了。一年中暑气最盛的日子终于收尾,市民即将迎来凉爽金秋。市中医一附院岐黄学者刘维提示,夏末秋初,暑热未尽,市民衣食住行方面要多加注意。
从出伏到秋分节气还有30多天,这30多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大且变化频繁的时期。在这段时间,天转凉、热未消,一天中早晚温差大。40天的伏天,长夏多湿多热,容易形成湿热。而风湿病患者机体本身调整能力差,会使病情出现反复或急性加重。而这个阶段的节气特点,也容易受到风寒湿热几种邪气的侵犯,所以是风湿病高发和复发的时节。对风湿病患者而言,这时候不仅需要防热祛湿,更需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。
但是夏末秋初,经常会受短期回热天气的影响,仍可能出现高温天气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秋老虎”,此时人体免疫力相对薄弱,加之人体在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消耗后,正气未复,易被病邪侵入,养生上要注意养阴护阳。应每天早卧早起,适当午睡,调养人体阳气的出入。充足的睡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秋乏,提高免疫抗病能力,能够应对秋季流行病,如呼吸道感染、心脑血管疾病及过敏疾病。日常不要贪凉,夏日常用的凉席、冷气在这时候应适度减少使用。由于昼夜温差变大,早晚时分要注意添衣,做好颈背部、脚部等部位的保暖工作,防止血管受到寒冷刺激后急剧收缩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及时增减衣物,维持血压稳定,这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有重要意义。初秋衣着也不应太厚,以微感凉意而不寒为宜,为气候转冷做好适应性准备。
这个时候,生冷的瓜果就要少吃了,比如西瓜,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。另外,秋季燥邪当令,容易耗伤津液,燥邪侵袭人体,会出现眼睛干涩、皮肤紧绷、起皮脱屑、大便干燥、咽喉不利、干咳、唇炎等症状。这时候,出现高温天气的次数依旧不少,要及时补充水分,普通人每天喝水2000至2500毫升。饮食上增酸减辛,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防止秋燥伤人。可以多吃苹果、葡萄、山楂等酸味食品。适当补充一些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,如粳米、南瓜、萝卜、芹菜、菠菜、蜂蜜、银耳、桂圆、柚子、梨子、干贝、海带、海蜇、河鱼、河虾、鸭肉等。
推荐一道薏米冬瓜炖鸭,有清热利湿、补益脾肺的功效。做法是:将500克冬瓜去瓤后洗净切块,用色拉油将700克鸭子煎透,加入15克黄酒。鸭子、冬瓜、5克陈皮、3克姜片、100克薏米等一起放在器皿里,加入清水,用大火煮至翻滚后改用小火煮15分钟。用盐将汤调好味即可。
出伏后天气转凉,炎热未消,空气湿度大,人们会偏于“秋乏”。此时要注意通过运动适应寒热交替。可选择太极拳、游泳、慢跑、打乒乓球、快走、散步等,可以促进血液循环、加快新陈代谢。但不必大汗淋漓,以免伤及津液。老年人要保持内心宁静、心情舒畅,切忌情绪大起大落。
联系我们
电话:205-425-5635
手机:
公司地址
地址:中国河南省郑州市
公司名称
龙8-long8(国际)唯一官方网站
| 首页 | 关于龙8国际 | 新闻中心 | 产品展示 | 健康养生 | 联系龙8国际 |
ICP备案:冀ICP备2023026222号-1 Copyright © 2002-2025 龙8-long8(国际)唯一官方网站 Powered by EyouCms